可穿戴设备技术开展情况

  • 发布时间:2022-07-08 09:22:11

  • 浏览:394

可穿戴设备技术开展情况:

可穿戴设备与传统挪动智能终端相比具有体积小巧、实时接触的特性,应用于可穿戴设备的关键技术主要触及硬件平台技术、操作系统技术、传感技术、人机交互技术等。

2.1硬件平台技术

可穿戴设备硬件的研发重点是性能和功耗的均衡,通常可分为两种根底架构。

第一种脱胎于智能终端,以已有的手机应用途理器(AP)为中心硬件的通用平台。如Google Glass采用了德州仪器的OMAP 4430,Galaxy Gear采用了三星自家的Exynos 4212,都是基于ARM Cortex-A9架构,是典型的应用途理器。采用该类架构能够有效天时用智能终端已有平台加速开发,市场上具有终端周边器件可供选择,且功用强大,能够完成加强理想等一系列基于多媒体内容的交互功用。缺陷就是功耗较高,待机时间较短,从数小时到1天不等。

444.jpg

另一种与活泼于工控范畴的低功耗微控制器(MCU)分离,立足嵌入式技术,通常采用成熟的实时操作系统(RTOS),在单一范畴完成固定的单一任务。例如Nest恒温器、Pebble智能手表、FitBit One安康追踪器都分别采用了基于ARM Cortex-M构造的MCU产品。采用该类架构具有功耗低、响应速度快等优点,普通能够做到10天以上的待机时间,但是对加强理想等高性能人机交互技术的支持较弱,只能完成监控、记载、提示等简单功用。

可穿戴设备硬件向小型化、低功率化的过程开展,英特尔、Freescale规划可穿戴参考平台,将加快可穿戴设备的硬件成熟。英特尔在可穿戴范畴曾经有所规划,在2014年国际消费电子展(CES)中发布了一系列可穿戴设备的原型参考设计,特别是基于Quark处置器的Edison超微型计算平台,可以有效降低新创企业的开发门槛。Freescale也在CES上推出了可穿戴参考平台WaRP平台,该平台采用开源形式,经过提供严谨的硬件设计标准和完善开发环境来会聚开发者,提供了AP、陀螺仪、无线充电模块等各类设备的整合。


相关新闻